• 2016年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
  • 发布时间:2016-02-16
  • “十二五”时期,是宁河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。五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,加快推进美丽宁河建设,在抢抓机遇中干事创业,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,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,诸多方面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。2015年9月,经国务院和市委、市政府批准,宁河撤县设区,为284年置县历史画上精彩句号,也为实现美丽宁河梦想开启了新的纪元。

    一是致力于跨越发展,综合实力不断增强。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。2015年,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,是2010年的3.6倍,年均增长29.5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.56亿元,是2010年的5倍,年均增长38.3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3亿元,是2010年的3.2倍,年均增长26.4%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5元,比2010年增加6760元,年均增长9.8%。三次产业比重由“十一五”末的12.8:53.6:33.6,调整到6.3∶48.7∶45,产业结构趋于合理。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。建成种植业设施6万亩,标准化养殖园区73个,“十个一”万亩农业园区稳步实施。发展家庭农场170家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91家,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,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比重超过85%。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0家,8个市级重大工业项目陆续投产,940家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。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424家,发展小巨人企业91家,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8%,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。现代服务业逐步壮大。商贸设施不断完善,家乐购物广场投入使用,海航“中国集”和普洛斯、安博等物流项目加快推进,苏宁易购宁河馆、家乐在线等电商平台投入运营。以七里海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基地初步形成,五年累计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,旅游业收入突破10亿元。

    二是致力于统筹发展,载体支撑不断增强。园区开发拓展深化。五年注入园区开发建设资金66.5亿元。占地144.85平方公里的天津未来科技城落地实施,一汽大众项目土地征收有序推进;京津、津冀两个合作示范区写入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》;经济开发区、现代产业区、潘庄工业区纳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河分园,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。城镇建设整体推进。五年注入城镇建设资金126亿元,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7.8%,新、老城区五年新建商品房150万平方米,光明路贯通实现群众多年夙愿,光明桥成为连接“桥南”、“桥北”的地标性建筑。潘庄示范镇一期具备入住条件,淮淀示范镇即将启动,小闫新农村建设工程竣工入住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五年注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多亿元,先后建成高速公路6条、在建3条,高速总里程155公里,密度居全市第一。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实施,清淤治理河道52条、412公里;电力设施不断完善,累计建成220千伏变电站2座、110千伏变电站10座、35千伏变电站17座,供电能力显著提高。

    三是致力于持续发展,内生动力不断增强。招商引资成效明显。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2.8亿美元,内联引资1647亿元,分别是“十一五”期间的2.6倍和5倍。先后引进实体项目606个,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110个,在谈在办项目超百个。项目建设持续发力。纳入全市前九批的89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开工,投资率、投产率分别达到98%和95.5%,楼宇经济蓄势攀升,注册公司达到1895家,五年纳税20.6亿元;四座“亿元楼”入驻企业384家,累计实现税收9.58亿元。改革创新不断深化。认真落实一颗印章管审批、一个部门管市场、一支队伍管执法等改革措施,行政审批事项由2010年的282项减少到198项。坚持创新驱动,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37项,申报专利1379项,建成市级以上科技载体23家,建立众创空间2个、院士工作站2家,中关村天合中心和市双创服务中心宁河分中心相继成立。

    四是致力于共享发展,民生保障不断增强。基本民生夯实巩固。五年增加就业4.25万人次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政策性全覆盖,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%。低保、优抚、社救等工作得到加强,老年和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67个、残疾人扶贫基地14个,连续三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,受益农户2880户。社会事业统筹推进。五年注入社会事业资金74.8亿元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建成一批现代化学校,基础教育信息化“三通两平台”在全市率先建成;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完成1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196所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,保障了城乡居民健康水平;文体事业加快发展,芦台大剧院、文化馆、图书馆提升改造和5个乡镇文体中心新建工程相继完工,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;城区、城际和长途公交线路达到14条,营运车辆127部,日运送乘客近2万人次。城乡环境显著改善。多渠道筹资20余亿元,实施七里海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;累计投入资金22.8亿元,连续三年开展“四清一绿”专项行动,全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。大力开展造林绿化,五年造林23.8万亩,林木覆盖率达到22.5%。

    五是致力于务实发展,服务能力不断增强。依法行政不断推进,工作作风不断改进,社会治理不断加强。

    报告中指出,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。对于这些问题,我们将认真加以解决。

    张炳江在报告中说,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们要围绕“京津产业新区、生态宜居新城”的发展方向,通过创新驱动、长板拉动、区域联动、项目带动,坚定不移调结构、转方式,坚持不懈惠民生、促均衡,努力实现自身优势和潜力双释放,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。

    一要适应新常态。到2020年,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,年均增长15%,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4.5:50:45.5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亿元,年均增长20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,年均增长17.5%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

    二要培育新动力。依托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等项目,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,聚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。依托未来科技城、自主创新示范区、七里海生态资源,发展战略新兴产业、文化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。

    三要拓展新空间。推进京津、津冀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,抢占京津冀协同发展先机;盘活用好楼宇和园区资源,提高企业入驻率、注册率、贡献率;依托“互联网+”,大力发展新型业态,推动网络经济迅猛发展。

    四要实现新跨越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区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达到60%,城镇化率达到84.6%,林木覆盖率达到35.8%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8%以内,建成全市产业转型先行区、生态建设标杆区、协同发展示范区、全面小康先进区。

    报告对区政府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。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宁河迈向崭新目标的扬帆之年,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、城市工作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按照区委一届一次全会确定的“以更高质量实现全面小康、以更高标准推进转型发展、以更高要求抓好从严治党”的工作总要求,瞄准一个坐标,坚持第一要务,深化一号工程,强化五大保障,努力开创美丽宁河建设新局面。

    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%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%。确定这样的目标,综合考虑了发展需要和可能,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效果。

    一要瞄准一个“坐标”,在城市建设上有更大作为。把建设中等城市作为宁河的“成长坐标”,以撤县设区为动力,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。一是搞好科学规划。推进城乡总体规划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“三规合一”,搞好全区市容环卫规划以及宁河新城热力、燃气、给排水、雨污系统、地下管线、停车场等专项规划。二是建设宁河新城。按照“一河两岸”布局,年内重点推进“桥南”老城区改造提升和桥北新区整体开发。启动蓟运河城区段改道治理,同步实施205国道蓟运河大桥新建工程,推进芦台一中迁址新建工程,启动宁河文化中心、体育中心规划设计。通过宁河新城辐射带动,加快实施淮淀示范镇一期、潘庄示范镇二期工程,有序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城镇和新农村。三是完善基础设施。贯通交通“大动脉”,构建“四横、四纵、四支线”道路交通体系。加快城区110千伏和大王台220千伏变电站建设,推进桥北新区和未来科技城110千伏变电站筹建工作。积极争取津秦高铁城区站建设,加快公交综合枢纽站、公交首末站建设,建成桥北公交站,使公共交通延伸至各乡镇。

    二要坚持第一要务,在推进发展上有更大作为。一是突出园区载体建设。密切与滨海高新区合作,实施未来科技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;加强与北京首创集团合作,推动京津合作示范区扩大建设规模;积极与河北省和市有关部门对接,规划建设津冀合作示范区;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河分园建设,通过协同共建,蓄力承接各类高质高端项目。二是突出重点项目建设。围绕一汽大众项目,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,促成一批上下游关联项目落户。加快推进一汽大众汽车、双林汽车配件、中科生物产业园、中储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,禾丰牧业、味滋美食品配料等项目开工。三是突出产业体系建设。年内转型升级企业150家以上,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,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家,新建众创空间2个,实施区级以上科技项目20项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推进第三方物流建设,筹建电子商务服务和快件分拨处理中心;推进“十个一”万亩农业园区建设,扶持种源农业扩规模、上档次。

    三要深化一号工程,在改善环境上有更大作为。继续推进“四清一绿”专项行动,打造美丽宁河新生态。一是巩固清洁村庄行动成果;二是深入开展清新空气行动;三是深入开展清水河道行动;四是深入开展清洁社区行动;五是深入开展绿化美化行动。

    四要强化五大保障,在科学执政上有更大作为。统筹抓好综合改革、财政金融、民计民生、安全宁河和政府自身建设,为跨越发展夯实基础。一是强化综合改革保障;二是强化财税金融保障;三是强化民生福祉保障;四是强化安全宁河保障。五是强

  • 扫二维码,了解更多资讯
  • 相关资讯